中秋月二首其二_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月 其二,

是宋代作者汪莘,不是王维。

对月题诗过几人,不知何句与渠亲。

精神尤向水中活,形状直须天上真。

紫磨一轮开作屋,桂花千朵斫为薪。

寒儒老矣心犹在,诚念唐虞有野臣。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

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

此诗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 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王维以画入诗 ,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

唐诗.李峤.中秋月之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 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