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怀。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别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湖"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全诗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湖光和秋月相映成趣,湖面如同一面未经风吹的明镜。远望洞庭湖的山水,翠绿的山峦和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像一只青色的螺壳浮在白银盘中。
"望洞庭湖"这句诗句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秋景的美丽,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句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美丽的山川湖泊,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