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端午节的古诗_二年级端午节的古诗怎么写

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唐]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必背的端午节古诗有《端午节》——唐·杜甫。
明确小学生必须背诵端午节古诗。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小学生学习汉字和诗词的必修内容,也有助于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增强孩子爱国主义情感。
背诵端午节古诗还能锻炼小学生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即事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1不可见,新知2万里外。

丹心3照夙昔4,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5,三湘6隔7辽海

【一】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抄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二】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