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创作的《元宵》是一首描绘元宵节盛况的诗。以下是该诗的注音:
元宵
李调元
月色灯山满帝都,
yue se deng shan man di du,
花灯照破铁门关,
hua deng zhao po tie men guan.
千门万户瞳瞳日,
qian men wan mu tong tong ri,
总把新桃换旧符。
zong bao xin táo huan jiu fu.
诗文解释: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元宵节的盛况。第一句“月色灯山满帝都”描述了元宵节期间,帝都(长安城)处处都是灯火辉煌的景象。第二句“花灯照破铁门关”,描述了花灯的辉煌照亮了城墙,好像能打破坚固的铁门关。第三句“千门万户瞳瞳日”,形容了元宵节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夜晚的灯光使得白天也变得明亮。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唐代的风俗,表示新年换上新桃符,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整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展现了帝都繁华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元宵拼音版注音:
yǒu dēng wú yuè bù yú rén , yǒu yuè wú dēng bù suàn chūn 。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chūn dào rén jiān rén sì yù , dēng shāo yuè xià yuè rú yín 。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mǎn jiē zhū cuì yóu cūn nǚ , fèi dì shēng gē sài shè shén 。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bù zhǎn fāng zūn kāi kǒu xiào , rú hé xiāo dé cǐ liáng chén 。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翻译: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元宵赏析: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元宵》全诗意境优美感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凉州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庠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