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的意思是:人生中悲欢离合的变化,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一样。这些事情是自古以来就如此难以圆满的。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能平安长久,即便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这句词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出了作者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同时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但是就算事事不能尽善尽美也依然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的祝福。

拓展资料: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是北宋书画家、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交。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

虽然身隔千里,却可以共享明月的清辉。诗人以此寄托兄弟情思,体现了不为离愁所苦的达观思想,但仍可透过词句窥见作者内心深处掩藏着的无可奈何的悲伤。表达思念之情,缠绵惋恻,曲折动人。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词来说明事物总有缺憾,或只引后两句来表达离别的美好祝愿。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

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这首词写的大气磅礴又情意绵绵,乍一读还以为是写给恋人或妻子的。其实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苏辙的字是子由。写这首词的时间是公元1076年,苏轼正在山东的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做官,与弟弟苏辙已经分别七年了。这年的中秋节,苏轼在皎洁的月光下,喝了好多的酒,醉眼朦胧中抬头望月,看到月亮像玉盘一样悬挂在青色的夜空,想到最爱的亲人——弟弟子由与自己天各一方,相见不得。不由悲从中来,情难自抑,想要倾吐一番。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望月怀远词。

表达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祝愿和平团圆。

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