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就是: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傍晚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
[出处]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一句话: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解析: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骤雨”,描写天气;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极力渲染悲凉之境。
宋·柳永《前霖铃》[寒蝉凄切].寒蝉:深秋的蝉,鸣声低咽.长亭:古代驿路上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休息,也是进别的地方.这几句大意是:耳听着寒蝉凄切的叫声,面对着骤雨初歇时的长亭晚景.《雨霖铃》是一首别情词.几句通过季节(寒秋)、时间(傍晚)、地点(选别的长亭)、气候(骤雨初停)、气氛(蝉声凄切)等一系列景物描写,为后面淋离尽致地抒写别情作了充分铺垫.一十“对”字,把抒情主人公引入了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文学上常见的手法,三句句句写景,句句舍情,是一幅绝佳的伤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