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广东高考所规定的要求背诵的高中篇目:1.《劝学》荀子2.《逍遥游》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诗经·氓》7.《蜀道难》李白8.《登高》杜甫9.《琵琶行》10.《锦瑟》李商隐11.《虞美人》李煜12.《念奴娇》苏轼13.《永遇乐》辛弃疾14.《离骚》(节选)屈原共14篇目。有《蜀道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泊秦淮》《逍 …
百科知识
清朝。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清代学者。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富足纨绔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 …
意思:都已经过去了。“往”,普通话读音为wǎng。“往”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之也。从彳?声。迬,古文从辵。于两切”。“往”的基本含义为去、到,如往返;引申含义为过去,如往昔、一如既往。在日常使用中,“往”常做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如往虎口里探头。【释义】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出处】近·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注释俱 …
《水调歌头》是描写中秋节诗。水调歌头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 …
灭楚之战耗时最长,跨度五年。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的战略。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 …
因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看到当政者的横征暴敛的行为就感到不满,借诗句来反映社会的现实问题(例如老杜的《三吏》,《三别》),这样毫无遮掩的批评无疑引起当权者不满,所以杜甫被贬就可想而知了。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 …
1. 师恩难忘,岁月如歌。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老师们为我点亮了前行的灯塔,让我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2. 感恩师恩,是您们用汗水浇灌出了我们今天的收获。在我们茁壮成长的岁月里,您们默默付出,用心呵护,让我们在风雨中不断成长。3. 师恩难忘,岁月如歌。在我们茁壮成长的岁月里,您们用知识和智慧为我们点亮前行的路灯,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断前行。4. 感恩师恩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被千古传诵,是因为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 …
1、描绘的情景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2、原文 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 …
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 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 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 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何以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思 乡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 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