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 …
最新内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采用对偶修辞虽然这是首二年级学习的诗词,但却是李白先生26岁写下的,所以应是其随口之作,古人思乡诗比比皆是,也许正因为他是李白,它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才流传至今吧。看诗本意其实就是字面意思,时间九月十五月圆夜,一个人远离家乡,病卧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客栈,半夜醒来,迷迷糊糊的以为下霜了。其实我老想问问九月十五,阳历也就十一前后吧,地点扬州, …
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灭亡是: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而死,灭亡明朝合起来明朝一共统治了276年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作为中央集权的明朝存在于1368年至1644年,共计276年;如果将南明时期算入,则从164 …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本章为《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孔子说:“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解读】旷达的胸怀真君子都有着旷达的心胸,他们不拘泥于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能够无愧于心,始终坦坦荡荡。但小人则多以私利为重,经常患得患失,心胸狭隘,故时常忧 …
意思是说天空就像草原上连绵不绝的毡房一样,笼盖着四方大地。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诗出自著名的乐府民歌《敕勒歌》,诗中写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得是一幅宏阔的草原风光,气势恢宏。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翻译: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 …
应该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寓意是以前过的是风花雪月诗情画意般的日子,可现在过的却是锅碗瓢盆凡夫俗子的生活。出自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原诗: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松花和春水,无疑使得酒和茶的味道最好的发挥出来 …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及,仍然执著专一。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 …
1.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佚名2.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恪遵宪度抄本》3.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至而止,夏至而反。——《诗经·大雅·蓼华》2.冬至之日,天子乃祭天地,至此则节令满而时节可知。——《淮南子·自然训》3.冬 …
表达了诗人悲壮豪迈的戊国之心,不因年迈而衰退。由风雨声而联想到疆场盔甲征战的情景。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豪迈大气。 《十一 …
1、《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2、《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