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其三 李绅_悯农其三 李绅古诗

《悯农》共三首,唐朝宰相,诗人李绅所著。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春种一颗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陇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梭织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资。

身为官僚的李绅以一种悲悯与人道主义意识写出了农民阶级的不易,写出了他的一颗赤子之和读书人的良心。

骆宾王的代表作是《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不是骆宾王所作。《悯农》共三首,唐朝宰相,诗人李绅所著。

骆宾王(626年?—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儒客大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清代陈熙晋辑有《骆临海集笺注》。

揭露的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与残酷性,令人发指。

这两句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二十七岁的时候,李绅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有一年他回故乡探访亲友,正好与他同榜进士的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过亳州与李绅撞上。


  两人是好友,既然如此巧合,自然要约一波。聚会的时候,两人登上观稼台,一时心潮起伏。李逢吉先感叹一番,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李逢吉满心想的是若是官路升迁,像是登台这么简单就好了。李绅却被田野立农夫顶着火辣的阳光锄地感动,因此感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因为这首诗,李绅成为著名的悯农诗人。而这首诗到了今天,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旨在让大家知道耕种的艰辛,从而学会节俭。

李绅27岁写的悯农。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所作。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义务教育教科书。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