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春天明亮的阳光照不到的背阴处,生命照常在萌动,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长,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点也不自暴自弃,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依然象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
苔⑴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⑵。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⑶。
白话译文
没有阳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长不易的地方,苔藓却能长出绿意,展现出美丽的青春。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那样靠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开放。
《苔》袁枚
各有心情在,
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
何物是斜阳。
译文
红叶与青苔各自有各自的内心情趣与喜好,红叶喜暖,青苔爱凉,都出自它们内心的选择。青苔因生于阴凉之地,反问红叶斜阳是什么?而一个“随”字,道出了对不同选择的尊重和肯定。人要安于自己的选择,不必羡慕他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自由。
苔花开的像牡丹一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在古诗中指的是苔藓。苔藓是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歌颂了苔藓虽生活在阴暗潮湿之处,却有自己的生活本能和生命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全诗把苔藓人格化,把诗人的感受、情绪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中,理趣横生,意蕴明彻而深邃,简约疏朗中具有浓重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