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记》 柳宗元 1. 钴鋂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沬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2.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祟其台,延其槛,行其泉於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於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 [1]颠委势峻:颠,水头;委,水末;势峻,水势峻急。 [2]啮:侵蚀。 [3]轮:车轮般的漩涡。 [4]亟:多次。 [5]款门:敲门。 [6]私券,私人借据;委积,累积。 [7]芟:锄草,开荒。 [8]贸财:换钱。 [9]崇:加高。 [10]槛:栏杆。 [11]行其泉二句: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12]迥:辽远。 《钴姆潭记》写于游西山后几天。钴姆潭,在永州市芝山区河西柳子街柳子庙右侧愚溪西北面。古代称熨斗为钴姆,钴姆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 鉧
《钴鉧潭西小丘记》比喻描写石头的形状给我的感受: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着重描写石的“奇”。
“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
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