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战国·孔子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战国·孔子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战国·孔子 译文: 1、孔子说:“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1、言必行,行必果: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
3、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说大话不羞愧的人,根本就没有一定要去做的念头。《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三则中第一则提出了学习中绝不能弄虚作假,不懂装懂,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别人取长补短。
第二则以对颜回这一正面榜样的称赞,倡导了勤学苦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
第三则指出了学习《诗经》能够产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