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全文及赏析_荀子的劝学篇

春秋战国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格物致知,要善于利用各种环境条件,使自己的见识、能力增长。

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

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

劝学中主要是运用了议论的表迏方式。开始作者先议论天下事的难易,引出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中心论点。

作者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不管怎样要学习,然后再举例论证,用蜀之鄙有二僧去南海的例子,形成对比,共同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主要运用演绎推理的表达方式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主要运用比喻

《劝学》的第三段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