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 其一_从军行二首其一王昌龄拼音版

唐诗《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烽火"是古代边防上用来报警的一种信号。句意为:在烽火台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这一句描写边地景物,将烽火高台与戍楼直接推入读者视野,读来顿生苍凉、荒寂之感。


"黄昏独坐海风秋"。此句为黄昏时分,一个人独坐在戍楼上任凭海面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黄昏"、"独坐"、"海风",此时即使不用"愁"字,"愁"境也早已暗生。这位征人在愁什么呢?


"更吹羌笛关山月",此句为: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笛声里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凄婉哀愁,如泣如诉。


"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即无奈;"金闺",指边地戍卒的妻子。句意为:无奈这幽怨的笛声更增添了这位戍边战士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其实万里之外的妻子此时也一样牵挂远在天涯为丈夫。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海风秋",指从青海湖吹来一阵阵秋风。此联意为:西城的报警烽火戍楼有百尺高,黄昏时独坐在这高楼上,从青海湖那边吹来带着秋意的寒风。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更有远方传来的羌笛吹奏那伤别的《关山月》,想起万里之外闺中少妇的无可奈何的绮愁。

这是一首边疆士卒思归怀乡之作。

在城西的瞭望台上,征人独坐,四顾着浩瀚苍茫的边塞景象,一股寂寞感升涌上心头。加上正值秋季,凉气侵人,又适逢黄昏,更容易触发人们对故乡、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就在此时,远方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如泣如诉,征人的思亲之情再也无法控制。

统治者好大喜功,不断用武力強行开边,致使边疆的将士们有家不能归,只能徒然地思念着亲人。作者写此诗表达的是对边疆戍卒深切的同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