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这句话出自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杜甫的《蜀相》说的是: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蜀相里的句子,说的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刘禅的丞相诸葛亮,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江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操劳政务军事,南征北战,六出祁山想打败曹魏政权,再一统江山,恢复汉室江山,惜天不祐汉,壮志未酬,殒命五丈原,让人可敬,扼腕叹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原是指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
此句常用来比喻某人壮志在胸、计划周密地去做某件事,但在此事刚刚开始,还未见其分晓的时候,此人便抱憾辞世了。比喻一种“壮志难踌”的缺憾之情。
写的诸葛亮。《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这是唐代诗人陆游所作,原句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示在战场上为国家抗敌,即使未能一战而胜,也意愿必死不屈的精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自于杜甫的七言律诗《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