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纳兰性德赏析_浣溪沙纳兰性德解析

意思是: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中心思想:词中感怀前尘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世人眼里的边塞风光,何其壮丽,何其辽阔。但对于久经沙场的战士来说,这样的边塞风光,又让人心生孤独与惆怅。尤其是对纳兰性德这样的性情中人来说,背井离乡已是无奈,黄沙万里更让人悲凉。

纳兰性德的这首《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正是词人征战边塞途中思念故乡的悲凉之作。这种悲凉,源自久居边塞的羁旅愁思,更源自思念妻子的刻骨铭心。黄沙漫卷,天涯远隔,词人的满腔柔情也只能在梦里化为相思之泪,将故园与故人,来梦绕魂牵。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戌,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词的上阕,以实景入手,描写了边塞风光的荒凉与久居天涯的凄楚。

“万里阴山万里沙”,极言边塞大漠之荒凉。黄沙漫卷,阴山连绵,没有烟柳繁华地的鼎盛,更不见温柔富贵乡的旖旎。如此荒漠,已让人深感孤独与寂寞。“谁将绿鬓斗霜华”,寥寥数语,词人的年华虚度之感,已经充溢在字里行间。关山万里,谁懂羁旅之苦。斗转星移之间,白发已是三千丈。一丝一缕,皆因愁生;一丝一缕,皆为情苦。

“年来强半在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这些年远走他乡,想家也想她。关山难越,西风烈烈,谁识京华倦客。词的下阙,以梦为依托,抒发了词人对故园与故人的深切思念与惦念。

“魂梦不离金屈戌”,词人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是故园深情。睡梦之中,来到金色的大门之前,双手打开铜制的屈戌,只想看到那念念不忘的人儿。

“画图亲展玉鸦叉”,依稀间,看到门里站着那个温柔的人儿。千山万水,千难万险,总算把你找到,总算把你梦到。“生怜瘦减一分花”,你那回眸一笑,依然百媚丛生。可细细打量,秀丽的容颜之下,难掩瘦削与憔悴。如花美眷,纵有千万种风情,无人与共。

这首《浣溪沙》,是多情词人纳兰容若的离人思归之作。边塞的荒凉难敌思归的悲凉,笔触一如既往地细腻与精致。离愁别恨,在漫漫黄沙的掩映之下,更显深沉与独特。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边塞词,是纳兰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奉皇命出使塞外时所作,全词格调悲凉高远中又兼有哀婉之风,通过全词赏析可以感受。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戌,画图亲展玉鸦叉。生怜瘦减一分花。

上阕中是写实部分,万里的阴山大漠,万里的黄沙漫漫,在这荒蛮之地,黑发中已见青丝。在恶劣的环境和寂寥思家的心境下,再次强调这一年的大半在远在天涯之地。这些都是写实部分,有着边塞诗词共有的特点,写实中透着悲壮,沉郁,思家,旷远。

到了下阕,则是和上阕相对的虚写部分了,这想象虚写部分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一如往昔忧郁的身在京城的纳兰性德。

下阕中,以梦起笔,这不是一个陡然闯入的梦,而是身在边塞之时,无时无刻魂梦不离的情景,那就是京城的家,在词中纳兰性德以“金屈戌”代指远在京城的家(“金屈戌”指门窗上的铜环钮,“金”意为“铜”)。魂牵梦萦中,将画像展开,看着画像上妻子的闺容,因思念画中的人又清减了几分,我见犹怜。

下阕中的梦是否是真梦,我相信确是有的,那么那伊人的画像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我认为是都兼而有之的,这是一个现实和梦中并不矛盾的情景,因思念而身形清减憔悴也同样是梦中所见和现实心中所想。

这首词高明之处我认为也是在这里了,纳兰性德将现实、梦境和魂牵梦绕的感觉全部揉和在了一起,用了一贯哀婉清丽的词风,将他思家、厌战和思念妻子的感情同时的表达了出来。

整首词中边塞诗词的旷远孤寂体现在上阕,这说明纳兰性德跨风格的词作也是同样成功,但是他的喜好偏爱是在婉约风格的,所以在下阕,他回到了自己原本擅长和偏好的词风,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和寂寥。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纳兰性德忧郁重情的情感特质,还能感受到的是他驾驭不同风格的词作时游刃有余的高超艺术水准了。


谢诚邀,要理解纳兰性德这句万里阴山万里沙,就得结合下句谁将绿鬓斗霜华一起理解。不过万里阴山作者纳兰有些夸长,阴山我查过资料,大约千里,也可以说是千里阴山万里沙,我想作者为什么把千里阴山要写成万里,在词作中重字本是犯忌。可作者还是写万里,一句词中同写两处万里,我想作者只是借夸长的手法写阴山的长和沙漠的宽来引喻更能烘托对的妻子思念之情摆。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