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全文_归园田居全文原文

注释南山:指庐山。稀:稀少。兴:起床。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足:值得。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的诗句,由于是组诗,所以按各首诗的内容来回答:

其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其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其五: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其六: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话采用了双关。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

归园田居其一是双关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