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并序是对这篇散文的注解和评价。下面是《琵琶行并序》的内容,同时附有部分注释:
琵琶行并序
土门乡童四五人,楼船馆马,童子都尽胆毛光,映则成波,波若青草,其音若空城,上驱空山,下驰沧海,拣可托之物而弄轻浮之时,曲中有真响,沉思忽发,临摹之间,有时放言。
并序注释:
土门乡童四五人:指一群来自乡村的孩子,人数大概有四五个。注:土门,指城墙的门楼上的一种小楼。
楼船馆马:指楼船上的马,是指琵琶的各个部分,比喻琵琶整体。注:楼船,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只。
童子都尽胆毛光:童子们的胆子都壮胆毛发亮。注:童子,即孩子;胆毛,指胆寒时的毛发。
映则成波,波若青草:指琵琶声音的周围,好像映出了水波,波纹像是青草一样。
其音若空城,上驱空山,下驰沧海:琵琶的声音像是在空城中回响,声音在上空驱散,仿佛驱赶着空山,下潜到广阔的大海中去。
拣可托之物而弄轻浮之时:指排除琵琶曲中琐碎的琐事,只留下有托叙之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部分,以轻浮的方式展现。
曲中有真响,沉思忽发,临摹之间,有时放言:在演奏和创作的过程中,偶尔会产生真实的声响。作者在创作时充满着深思,有时会放言畅谈或发表感想。
这篇《琵琶行并序》以描写童子弹奏琵琶的情景为主线,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琵琶音乐的魅力和作者对琵琶曲的热爱。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音乐的情致和琵琶曲的韵味,并借此抒发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创作的思考。同时,《琵琶行并序》也呈现了白居易作为文学家的散文写作风格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予:我。 明年:第二年。 送客(于)。 其:那。 音:音调。
铮铮然:清脆响亮的样子。 尝:曾经。 色:容貌。 为:做。 妇:妻子。遂:就。 命:吩咐,命令。 酒:摆酒,动词。 使(之)。 罢:结束。转徙:漂泊流浪。 安:安定,宁静。 感:感触,感染。 斯:这。 言:话。是:这。 始:才。 迁谪:降职外调。 意:心情,想法。因为:就写。
以:来,连词。 之:她。 凡:总共。 曰: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