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 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处:
夜雨寄北
[ 唐·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句是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句中烛的意思是:烧焦的蜡烛芯。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这个句中的烛就是蜡烛花的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
这是唐代诗人王安石的《蝶恋花·庐陵王登楼望远》中的一句诗句,意为何时和好友共同在西窗下一起剪烛,畅谈巴山上下的夜雨之景。
这个句子描述出了诗人对于友谊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描绘出了巴山夜雨的壮美景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意思: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巴山夜雨的思念之情。这是唐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最后两句。是他身居巴蜀,写给远方的妻子的抒情七言绝句,是给对方的复信。
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下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参见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