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宰相,以文学成就著称。他的《感遇》诗共有四首,以下是原文:
感遇之一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何如对清音。
徒然惭素志,无以报华簪。
感遇之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辞青楼尽画楼。
为报边秋负恩日,尽教红泪洒金瓯。
感遇之三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何如对清音。
徒然惭素志,无以报华簪。
感遇之四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好事多磨,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感遇·其二》由张九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诗人谪居之地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全诗平淡自然,语言温雅醇厚,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
【原文】
《感遇·其二》
作者: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1.丹:金红色。“橘”同“桔”。
2.犹:还,表赞叹
3.岂:难道。伊:因为。地气:气候。
4.自:本身。岁寒心:耐寒之心
5.可:可以。以:把。荐:献给。嘉:佳
6.阻:阻隔。重chong深:指层层阻隔
7.所遇的就是这坏命运啊,表人生无奈
8.循环:不可改变的规律。寻:思考
9.桃树李树:代表庸才或小人
10.木:树。阴:荫凉,代用处
【韵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评析】:
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是因为有耐寒的本性来比喻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而丹橘由于路途阻隔无法介绍给嘉宾的命运,也映衬了诗人遭排挤的境遇。无可奈何的,诗人只得把这一切归结于命运,以反诘句收束全诗,指责人们只顾种桃李,而不重视丹橘的行为,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愤怨。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本诗的语言清新简练,抒发胸臆的同时,给了读者驰骋想像的空间。全诗平淡而浑然天成,时时发问的句子达到了正反起伏的效果,而语气却是温文尔雅,不着痕迹中,哀伤、愤怒尽情抒发,可谓炉火纯青。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其一】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