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有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我国清代时期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属于现如今的安徽人士,吴敬梓所创作的古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被赞誉为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
(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又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29]祖籍浙江温州。[30]赣榆县学教谕吴霖起之子,中国清代小说家。[29]
吴敬梓出身世宦之家,14岁时过继给伯父吴霖起,此后一直随嗣父生活。成年后,吴敬梓遭遇丧妻和科场不利的烦恼,又因生父、嗣父相继去世而遭遇觊觎、争夺遗产的家族纷争,伤心愤懑,以任性挥霍发泄苦闷,遂“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受尽鄙视。雍正十一年(1733年),吴敬梓因不能忍受家乡的处境,移家江苏南京。其为人诚悬豪爽,又富见识才学,在南京得与程廷祚等文人学士广有交往。乾隆元年(1736年),荐博学鸿词科试,但督院考试时因病未终卷而退场,未能参加北京廷试,从此绝意仕途。后吴敬梓积极参与修复南京雨花台先贤祠,资产耗尽,又出售故乡老屋,从此一贫如洗,幸赖姻亲、友人相助得以存活。移家南京后,常往返于扬州、真州、淮安间,与友朋诗酒酬唱,诗名鼎盛。乾隆十九年(1754年),吴敬梓偕妻与幼子游扬州,在扬州客寓逝世,由友人买棺归葬南京。
清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明安微人士,《儒林外史》被赞誉为是我囯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