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对于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楚国大夫屈原,本人一真深怀景仰,并一直做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在我个人看来无疑我更爱屈原。我曾于端午节写过《悼屈原》 千古楚江
龙舟竞航
大伟屈子
为国而殇
万民为系
苦难力扛
九死不悔
毅勇刚强
上下求索
忠义流光
不问毁誉
不闻赞谤
为民请命
百死勇当
心如瀚海
志在国光
才情横溢
思想辉煌
智勇仁爱
清正芬芳
气壮河岳
襟怀汪洋
治国经纬
其道大方
皎皎屈子
千秋景仰
莘莘学子
泣血如浆
祭奠国魂
伏惟尚飨。 在文中屈原与“渔父”这两个人物作者都赋予了自己鲜明的政治举张和人生理想。对于屈原完全以一种入世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苦难与阻险。屈原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他所深深爱着和关心的是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他“九死不悔”、“上下求索”的人生信念感动并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前仆后继!他虽然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不接受“渔父”的开导与劝说,毅然以死报国,是一种极端地方式,但这种既惨烈又悲壮的行为感动过无数的人!特别是有血性的人!之所以这样,屈原是希望用自己的死来唤醒民众,报答祖国以及壮烈殉志!他宁折不挠决不苟活的高尚品质——生也生的轰轰烈烈、死亦死得轰轰烈烈!斯人虽逝,其英风浩气必永传万古!“渔父”则选择出世的方式对待人生——一切顺其自然,无为不争,道法自然。这其实是一种道家的哲学思想。这虽然也是一种理性符合实际的选择。甚至于在当时,因为个人力量面对整个社会环境而言仅仅是云泥之于天壤,实在无法相提并论的境况下,接受事实垂钓于清波之上,濯足于江水之中,仰清风之闲逸,慕明月之悠然也是“明哲保身”的选择。这种思想,生逢乱世或能“苟全性命”,然而对于国家大义、民族前途而言,如果有能力者都置身事外,则国家何存、民族何兴、人民何辜!中华民族之所以数千年以来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有无数个象屈原这样深具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的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他们不仅愿意为国家奋不顾身、赴汤蹈火、不计得失、牺牲一切,而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民请命、九死不悔!他们是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礼赞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是我永远的榜样!也是我源源不断的动力重要来源!无疑我选择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