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_写端午节的诗句 古诗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关于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有:

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出自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

2、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折桂令·问秦淮》

1.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有很多。
2. 因为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许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作品。
3. 例如《九日登高》中的“红颜弄晚妆,水精帘外嚬。
独倚望乡台,遥思故园春。
”,《端午节》中的“五月五日天,人欢马叫喧。
龙舟赛粽子,饮酒赏花园。
”等等,这些诗词都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和氛围,让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文化的魅力。

1、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 端午(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端阳采撷(宋 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还有很多类似的古诗,不一一列举。

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古诗词中有不少描写端午节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体,不少诗人在其作品中都涉及了描写端午节的情景和活动。
例如《九歌·湘君》中有“古所谓之,大风有六。
其巨如山,其载如泰山。
玄龟降而生麟,麟凤相隘而不得前。
鸾声且善,雅音共送。
先君之述,言瑰丽善莹。
觞湛然以崇替,所以养性存心。
”的描述,可以认为其中出现的“端”字所指的就是端午节,而其中的情景和活动也暗示了这个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此外,还有《离骚》中的“千里扣鼓无人省,五湖狂蛟空自呈”和《楚辞·九章·卜居》中的“端午饮神,俯酒于宗”等等描写端午节的内容。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