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唐,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
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唐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3.犹断句。
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
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古诗的意思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出处:唐代·杜甫《绝句》
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推广到七言,是唐代及以后的事。
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发展情况而言,五言绝句成长在先。初唐四杰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湜等人,已经写出了大量情景交融、音节和婉并具有一定个性色彩的优美篇什。
到盛唐,一大批名家出现。李白、王维、崔国辅构成了盛唐五绝的三鼎足,致使这一诗体日后的发展也很少能超出其范围。
绝句意思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诗体,它比起其他的古典诗体要更加简短而精彩。绝句是由四句话组成,每句都有五个字,每句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它的特点是内涵深刻,富有寓意,抒发思想的同时还能展示出作者的才华。绝句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思是一种近体诗的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六或七个字。它可以用平韵或仄韵,也可以不押韵。
绝句的意思并不是固定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主题和情感,如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短句、绝诗等。清人施朴华《岘佣说诗》中说:“绝句,盖截律诗之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前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这大概就是绝句常被叫成截句的原因。
不过,施朴华的说法并不正确,按照他的说法,绝句应是诞生于律诗之后,但是,绝句之名,唐以前已经有了,后面会详细分析。
绝句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1、定言。五绝每句五个字,七绝每句七个字。
2、定字。五绝和七绝每首都是四句。
3、定韵。绝句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句必须押韵,第一句的最后一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律体绝句(以下简称律绝)押韵必须押平声韵,古体绝句(以下简称古绝)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
4、定律。律绝必须遵循格律的规则,古绝则不遵循格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