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抚景感事的七绝名篇《泊秦淮》的首联。
诗人一开篇便渲染月夜泊舟的环境、气氛。
首句用了重言错综法,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
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悲凉和冷漠。
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
从全篇说,这首绝句是散体单行,即截取七律的首尾两联写成。
首句用了重言错综句法,造成句中对仗,诗的音律节奏便显得丰富而不单调,严整而又流动。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代表猪动物
描绘了一副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用“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使人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寒",清晰明了地写出河水的冷,表达了作者心中无尽的凄凉和哀痛。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
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