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军文天祥_九下南安军文天祥

在《南安军》中,文天祥运用了“饿俘”和“壮缪”两个典故。
“饿俘”是指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绝食八天,当他奄奄一息时,元将劝他投降,文天祥拒绝并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这个典故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壮缪”则是指蜀汉的关羽,他为人壮志凌云、忠诚守义,是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文天祥以关羽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通过运用这些典故,文天祥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为国家献身的决心和勇气。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为您找到的信息。
在《南安军》中,文天祥运用了典故的句子是“饿俘深愧横飞翼”。这个典故出自《史记》中淮阴侯韩信的经历。韩信曾受跨下之辱,后成为汉朝开国大将,被封为淮阴侯。文天祥用此典故,表示自己未能如韩信般建功立业,感到非常惭愧。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文天祥诗词相关文献。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金陵驿二首·其一》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最后两句用了“采薇”的典故。

《史记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文天祥借用这个典故是表明自己决不投降元朝、保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