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从军行》其一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译文:
西城的报警烽火戍楼有百尺高,黄昏时独坐在这高楼上,从青海湖那边吹来带着秋意的寒风。
更有远方传来的羌笛吹奏那伤别的《关山月》,想起万里之外闺中少妇的无可奈何的绮愁。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内容多抒写军旅战争。从初唐到盛唐时期,曾有多次御边战争。当时由于国家强盛,诗人们民族意识高涨,勇敢地走向塞漠边疆,走向战场,并把他们体验到的战争场面、塞外风光以及征人的离愁别恨发之于诗歌,有的雄奇,有的清怨。
全诗: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这首诗的意思是烽火连天,城西的百尺高楼上,黄昏薄暮里秋风飒飒,我独坐楼中。 晚风中传来了羌笛悲凉的《关山月》曲,遥想万里家乡闺中人无奈愁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