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但是后来司马懿也死了后,辅佐曹髦的便成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在曹髦13岁的时候,司马师也死了。
然后呢,这个辅佐曹髦的大任务就交给了自个儿的弟弟司马昭,相当于就是司马家自己一代一代的辅佐曹家,当时的司马昭就手握重权了。当时的皇帝是曹髦,说白了也就是个傀儡,也就是说,虽然当时的皇帝是曹髦,但是权力不在曹髦手上,在司马昭手上。
曹髦就觉得自己时刻生活在危机里,觉得自己得把自己的这个权利给要回来,想要自己当真正的实权皇帝。
这种情况下,司马昭肯定不能把自己手里握着的皇权给他呀。于是便开始进行谋略,想办法。
曹髦已经明白司马昭的用意了,得知自己的皇权是拿不回来了,想要跟司马昭拼个你死我活,从而对自己的群臣说便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在群臣当中,大家就当不知道这事儿,就当曹髦病死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司马昭的那点野心。
司马昭掌权是传承于他的父亲司马懿和兄长司马师的权力,是司马家族对曹魏政权的持续控制。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太傅。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被架空。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由其子司马师继续掌权。司马师死后,由其弟司马昭继续掌权。
司马昭是继承父亲司马懿,还有哥哥司马师的爵位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