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唐王之涣_出塞唐王之涣的意思

《出塞(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 (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皆有文名。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纵酒谈乐,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中年才悔悟而立志向学。对于参加科场考试没有兴趣,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着游山玩水的生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开元年间王之涣游历西北边疆,不仅饱览塞外风光,还了解到出征将士急切盼归的思乡之情,有感于此而作此诗。纵观全诗,诗意曲折蕴蓄,耐人寻味,意向想通。所以此诗广为流传。

原文: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作者: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