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江城子·满城风雨近重阳
年代: 元 作者: 倪瓒
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堪将何物比愁长。绿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屈九回肠。烟外青萍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
诗意是写深秋寒侵,百花凋谢,唯菊花傲霜吐艳。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季秋之时也。
七娘子,词牌名。又名“鸳鸯语”。以毛滂《七娘子·舟中早秋》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等变体。
七娘子,北宋新声,调名始见北宋黄庭坚兄黄大临词。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豫章先生(黄庭坚)兄黄元明,宰庐陵县,赴郡会,坐上巾带偶脱,太守喻妓令缀之。既毕,且俾元明撰词云……盖《七娘子》也。”这是黄庭坚兄黄大临在出席郡守宴会时,因头上巾带脱落被歌妓捡起,被要求赋词一首而作的词。
“七娘”大约是歌妓的名字。子:“曲子”的省称,即小曲的意思。调名本意即为咏七娘的小曲。调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所辑北宋黄元明词。此调又名《鸳鸯语》。此调多用以抒情、咏物、节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