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止》篇言简意赅地描绘出了多个或是拥有出众的容貌,或具有超逸的气度的美男子。所以,魏晋时期就出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社会现象:对于男子外貌的品评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
世说新语容止六则可以看出: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容风采有时甚至能借以活命或办成事情。例如第23 则记陶侃因苏峻作乱事欲杀庾亮,可是见到庾亮后就不一样了,“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从此足见注重容止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赞美声中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士羡慕隐逸、追求超然世外的举止风姿。例如第33 则赞叹“此不复似世中人”,第36 则欣赏“寝处山泽间仪”。这大概都因顾盼生姿、闲适自得而引发人们超尘出世之想。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篇章,其中“容止庾太尉”一则讲述了庾亮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举止的故事,表现出他的高尚品德和崇尚礼仪的风范。庾亮作为当时的太尉,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才能,而且在个人修养上也非常重视,这种追求完美的品质为后人所称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在的修养,要做到言行举止得体、崇尚礼仪,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和社会精英。
庾太尉上楼的时候发出脚步声,早已让楼上听见声音的人猜到是他了。当他登上南楼高声吟咏、谈笑风生的时候,便更显示出潇洒的气派和儒雅的气度。
加上他为人坦率,喜好老、庄,所以尽管年龄大,风度和气派有所减退,但王羲之却认为他依然有着那种无法比拟的高雅情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