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抒发了作者陈子昂不遇明君,怀才不遇的愤懑感情。封建社会忠君报国,建功立业是男子的正道,所以好多仁人志士报国就是忠君,为君王而努力符合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在今天看来,是不合理的,为人民才是正确的。
1、《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传诵的名篇。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此获得广泛的共鸣。
4、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在其壮志难酬、抱负未展、怀才不遇而经历种种仕途风雨和官场挫折后,悲愤至极而以豪语道出的无奈。当他渴望建功立业以求与天地同垂不朽的愿望落空以后,这才认识到天地悠悠、宇宙无穷,而人类的任何事功都会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如烟消散,无法与天地日月同寿齐光,故而涔然泪下。
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尽境遇的苦闷与悲愤之情。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陈子昂借吊古以来抒发自己内心寂寞苦闷心情的同时,也揭露出当时黑暗社会下那一批知识分子们所面临的相同遭遇。这首诗总共四句,却没有一句是对古迹幽州台的风景描写,诗人直接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在前两句就俯仰古今,感念古代贤明的君主,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统治阶级不懂任用人才之举的不满。
后两句写天地空旷的场景,并直接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情感直接的外露,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