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_祸起萧墙破金汤

意思就是: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祸起萧墙的典故:鲁国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都是季孙的臣子,一同拜访孔子时,报告此事。孔子认为他们可以劝谏季孙却没有,这是他们的失职。冉有认为颛臾和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如果不占领,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认为,君子辅佐君主,却不能用文治教化远方的人,反而在国境内使用武力。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在萧墙里。

萧墙,指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或屏风。“萧墙之内”暗指鲁君。当时,季孙氏把持鲁国朝政,担心一旦鲁君起兵收回主权,颛臾会凭借地利帮助鲁君,便想先下手为强,消灭颛臾。所以孔子说,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萧墙之内)。

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祸乱出自内部。


所以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意思是容易滋生逆反悖行之事,家庭内部生出祸端。

是说某件事对于内部团结有着不好的影响,容易分化逆反,在墙内开花。

祸起萧墙这个典故是说。有一次,季氏想要攻打弱小的邻国颛臾。由于当时孔子的声望已经举国皆知的贤者。所以作为他弟子的冉有、子路两人就来找到孔子,想听一听他们老师的意见。

孔子听他们说了这件事以后,就从各个细节分析后对自己的弟子进行了批评和指正:“鲁国的国君曾经任命颛臾的国君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现在,季氏为什么要去攻打他呢?”冉有回答说:“这件事是季氏想要做的,我们两人只是臣子,也没有办法呀。”孔子说:“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盒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这个小国,城墙坚固,而且离鲁国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依我看,季氏最大的隐患不再颛臾那里,却在萧墙的里面,在季氏兄弟之间呀。

结果后来果然季氏的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权利出现了分歧,真的如孔子所说所有的矛盾都出现在了萧墙之内。所以后来就把祸起萧墙这个比喻成遇到困难时是从自己的内部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困难面前,真正可怕的不是从不是被敌人从外部瓦解,而是自己人从内部开始动摇,并且导致事情的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词的的出处和意思,所以直接决定这个词注定只能作为一个贬义词使用。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不少的类似季氏的问题出现,外患没有,内忧却直接导致了失败或者灭国。所以,行事之前,要多考虑,无论外因还是内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