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拼音:láng zǐ yě xī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1]
“狼子野心”的原义是豺狼本有与生俱来的兽性,虽自小训练之,仍难以驯服;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1]
中文名
狼子野心
拼音
láng zǐ yě xīn
近义词
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狼心狗肺
反义词
赤子之心、耿耿忠心、心地善良
注音字母
ㄌㄤˊ ㄗˇ ㄧㄝˇ ㄒㄧㄣ
狼子野心 - 释义:
比喻凶残的人本性难改,用心狠毒。
拼音:láng zǐ yě xīn
出处:
《左传·宣公四年》:“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费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狼子野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原指凶残者本性难改.后比喻坏人用心狠毒.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属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这天,正逢越椒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越椒的“狼子野心”发展到如此地步,是本性所致,势在必然的事.
意思解释: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故事典故:《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