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感受寒食扫墓的悲伤,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黄昏下的乔木,乌鸦在发出聒噪的声音,垒垒古墓边是谁家在哭祭,这形象地描述了寒食哭祭的情景,让人感伤不已。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亡者在昏暗的黄泉听不到亲人的哭泣,祭奠的人们在傍晚的凄风冷雨中归去。棠梨花白,萧萧暮雨,构成一幅死生别离图。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诗歌,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纷飞的迷人春景,后两句写的是皇室的气派,洋溢的是对皇都春色的陶醉,表现了对当时权贵的讽刺.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因为两节相连,渐渐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诗歌,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纷飞的迷人春景,后两句写的是皇室的气派,洋溢的是对皇都春色的陶醉,表现了对当时权贵的讽刺。《寒食野望吟》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是委婉表现的是寒食节的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