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是《列子》中的一篇篇名。《列子》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经典之一,里面记载了列仙传说和道家思想。《方山子传》是其中一篇,主要讲述了方山子学道的经历及对道的理解。方山子是个穷苦人家出生的青年,受到老谋子的指引,决心学习道学。他经历了很多奇幻的境遇,从中领悟到了道的精髓。他认为万物皆有道,道是无所不能的。通过方山子的故事,揭示了中国道家思想中与自然和谐、与天地 …
春晓作者:孟浩然 〔唐代〕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是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出自《春晓》,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杰作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原诗是:春晓 作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他的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书信以感慨发端,言有 …
1、《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 …
本句选取两个意象“杨花”和“子规”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融情入景。 该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诗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乌衣巷典故由来:乌衣巷,金陵(今江苏南京)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 …
《宿建德江》诗人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诗人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诗人喜悦的心情。 …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4.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5.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6.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7.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
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诗歌句解写作特色: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 …
关雎佚名 〔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