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 …
最新内容
《山海经》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山海经》原版原文,为古汉语著作,共十八卷,三万余字,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作者:李白 (唐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希望帮到你 加油 …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
参差不齐[ cēn cī bù qí ] 【解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参差不齐的意思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造句:他声称,这会导致应用程序启动缓慢,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参加这次 …
欲:可以;如果。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意思: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
听古诗和文言文可以用蜻蜓fm这个软件。 蜻蜓fm是一款广播收听应用,全面收录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海外地区的广播电台。蜻蜓fm已与数百个电台、DJ合作,拥有十三个分类、六大功能、三大特色,为广大广播迷朋友打造跨地域收听广播的完美体验。 特色功能: 1.详细的节目单和电台信息,让您实时了解节目内容并制订收听计划。 2.与主播亲密接触,近距离互动,跟 …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巳半亦堪哀。元末明初·刘基《夏日杂兴七首 其六》夏至山枝与水枝,千林黑叶影离离。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酒》夏至先红惟黑叶,连朝颇恨玉盘空。明末清初·屈大均《口占答平山饷荔枝》夏至新过别样寒,传闻汉水正怀山。清末至民国·黄浚《南游绝句 其二》夏至端昜一日来,人间节序并相催。明·吴宽《端昜曰》留君少住看全熟,夏至千林火齐同。明末清初·屈大均《 …
“以观沧海”出自唐代杜甫的诗歌《登高》。其中“以观沧海”的意思是“站在高处俯看大海”,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远大抱负。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天地万物的感慨与思索,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和抱负的执着追求。因此,“以观沧海”这个词,在后来的使用中,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语汇,常常用来表示一种宽广的胸 …
《风入松寄柯敬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通过歌咏大自然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风是人间自然中最为轻盈的力量之一,它能轻易地穿过松林,传递诗人的情感;松树是一种长青树木,寓意诗人对友谊的坚持和不变。全诗以优美的对仗句和生动的象征化语言展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和心情。诗中的“敬仲”指的是杜甫的好友、当时刚逝世不久的柯岳。通过寄情于大自然,表达对友人的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