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下面是《诫子书》的译文:
君子的品行,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来培养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能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拓展才能,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放纵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流逝,意志随岁月而消磨,最终如枯枝败叶,大多无法融入社会,只能悲哀地守着贫寒的茅舍,到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