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注释_大道之行也注释及解释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礼运》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大路上行走,大家都是平等的。这句话强调了公正、平等和共享的重要性,主张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不应该因为出身、地位、财富等原因而受到歧视或剥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道”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或者行为准则,即符合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因此,“大道之行也”就是指按照正确的道德标准行事,追求公正、平等和共同发展的道路。

这句话也被用来形容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即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没有任何人可以独占资源或者剥夺他人的权利。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是一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意思是大道通行全世界,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它强调了人类社会应当追求公平、正义和平等,摒弃私利和本位主义,这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同时,大道之行也暗示着人类应当本着一种包容、合作和共生的态度,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道之行也”指的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之道,是指遵循自然规律、符合人类本质、合乎伦理道德的生活方式和境界。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孔子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摒弃私利,服从天命,追求共同利益。
此外,道家思想也强调了人类应该顺应自然法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大道之行也”是人类思想中一种深刻的思想和价值理念,它指引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前进方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