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_少年中国说节选课文笔记图片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

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后投康有为门下,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人称“康梁”。

1895年春,梁启超再次赴京会试,并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是为“公车上书”。1898年,梁启超回京参加变法维新。其间,梁启超表现活跃,他的许多政论借助早期的媒体宣传开始在社会上产生影响。

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并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少年中国》说可以分为:四大段1、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论题,表明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2、第二部分——以人喻国3、第三部分——展望美好前途,号召担当责任。4、第四部分——述岳飞的满江红,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中国少年说节选的作者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