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行圃”是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 “行圃”即是在田间地头游玩、观赏庄稼成熟前的景色和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意思。而“初秋”则指的是夏季结束,秋季开始的时期。
在旧时,人们通常在初秋这个季节举办行圃活动,一方面可以欣赏到麦浪飘摇,果实累累的好景象;同时也可以休闲放松,增强身体,还能加深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纽带。
现如今,“初秋行圃”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中必须参加的活动,但其对于保护环境、呼吁人们关注农业生产、重视自然资源等方面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秋行圃是宋代杨万里诗作
《初秋行圃四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作品名称
初秋行圃四首
作者
杨万里
创作年代
宋朝
文学体裁
七言
诗词正文
今年六月不胜凉,七月炎蒸不可当。
一阵秋风初过雨,个般天气好烧香。
《初秋行圃》 作者:杨万里 原文:luo ri wu qing zui you qing 落日无情最有情,bian cui wan shu mu chan ming 遍催万树暮蝉鸣。ting lai zhi chi wu xun chu 听来咫尺无寻处,xun dao pang bian que bu sheng 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释:
1、圃: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行圃,即指在园子里散步。
2、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形容距离很近。 诗意: (题目)初秋在园子里散步 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 园里树上的蝉, 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 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 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 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 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赏析: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