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2、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3、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4、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有以下特点:
1、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这种概括主要通过两种艺术手段进行操作。其一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其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由于杜甫具有爱国爱民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是雄浑壮阔的。可是这种雄浑壮阔的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
3、杜甫的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杜甫的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沉郁顿挫。因其所在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他写出的诗都是表达对人们的深刻同情,跟揭露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从中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手法也很蕴藉沉著,从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特点是广博、深刻、真实、哲理性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广博:杜甫的诗歌体现出他对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等议题的深刻思考,融入了当时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独特的时代气息。
深刻:杜甫的诗歌充满着深刻的意蕴,他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抽取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
真实:杜甫的诗歌描述的场景都是他自己所经历或者所见过的,他能够把最真实的细节融入到他的诗句中,使得诗歌更加精彩、生动。
哲理性强:杜甫的诗歌不仅描绘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让人在感受诗歌的情感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思考。
总之,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诗歌的特点是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①、杜甫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以社稷为重是他忧念民生疾苦的出发点。
②、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情怀错综地交织在一起。
③、作为“诗圣”,他代表着“社会良知”,做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
④、在诗歌创作中,他继承了诗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⑤、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
⑥、借记事以抒情,将二者结合起来,具有“诗史”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