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画家。
王维(701年—761年)[a],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祁(今太原祁县),后举家迁往蒲城(今山西永济县西),是唐代的诗人和画家。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别名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身份:诗人、画家、尚书右丞。
所处时代:盛唐。
祖籍:太原祁县,汉族
出生日期:武后长安元年(701年)
去世日期:上元二年(761年)七月
代表作品:《辋川集》、《王右丞集》、《辋川图》、《山水诀》
主要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边塞诗的推动者,首创宣晕画法。
王维,九岁便可撰写诗文,十五岁离家赴长安,二十一岁进士及第,解褐为太乐丞,后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发生后,王维为叛军所俘,被拘于菩提寺。裴迪前来探望,王维作《凝碧池》诗一首。安史之乱结束后,王维的弟弟王缙上书要求主动削官为哥哥王维赎罪,王维得以赦免。后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上元二年(761)七月,王维62岁,因病辞世,葬于辋川清源寺西。
王维是唐代声名远扬的大才子,不仅擅长诗文,而且精通书画,在音乐方面也有颇高造诣。
在诗文方面,王维长于五言诗,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被称作“诗佛”。在书画艺术方面,王维擅长草书隶书和山水画,首创宣晕画法,明朝董其昌推他为“南宗绘画之祖”,《雪溪图》《写济南伏生像》便相传是他的画迹。
就王维其人,《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其均有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为人孝顺,爱护弟妹,博学多艺。而就其艺术成就而言。辛文房曾在《唐才子传》中评价道:“王维的诗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画的构思也是这样。至于王维山水画中的平旷深远的意境、云彩的情势、山石的颜色,都是他卓越的天赋才能达到的,并不是别人能学来的。”
王维(701年-761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官员。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了深情和哲理。王维的代表作包括《登鹳雀楼》、《送别》等。他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王维的资料包括生平事迹、诗作、画作、文集等。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于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亦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还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