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_《爱的教育》手抄报

安妮和乔治斯这对老夫妻已经80多岁了,他们都是退休的,有教养的音乐教师。他们的女儿也是一个音乐工作者,目前生活在国外。可是有一天,安妮突然中风,随后偏瘫,卧床不起。看上去,她和乔治斯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了考验。

乔治在安妮发病后,直到瘫痪在床越来越严重,表现出的始终是了然与淡定。他按部就班的安排安妮卧床后的起居生活,通过平静的对话安慰焦躁的女儿,然而真实情况是内心不安与恐惧被深深压抑,一次次空镜与长镜头的连续使用让这种情绪处在爆发边缘。

与哈内克其他影片一样,片中角色总要面对“极端和为难的选择”,这个过程往往是在哈内克手下波澜不惊,但是让观众痛苦万分的。情绪频频临界边缘,导演还是按着他的节奏,细细斟酌,不急不慢的表达。最后结局前乔治对安妮长达几分钟的倾诉磨的人要发疯。

《爱》作者:阿赫玛托娃作者简介: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苏联俄罗斯女诗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1889年6于23日生于敖德萨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海军舰队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受过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刚满11岁便随家搬迁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读中学,并开始写诗。原诗: 有时像一条小蛇蜷成一团,  偎在心田上施展法术,  有时在白色的窗台上  像只小鸽子整天不停地咕咕。  有时在晶莹的霜花里一闪,  有时又沉在紫罗兰的梦境……  但它准确而又神秘地  来自喜悦,来自宁静。  在惆怅的琴声的祈祷中,  它善于如此甜蜜地哭诉,  有时候会突然令人心悸;  在陌生的浅笑中把它认出。  (乌兰汗译)  和所有的少女一样,阿赫马托娃的少女时代也是浪漫多情的。更何况她是那么富有诗人气质,充满才情和幻想。1903年,她在皇村与古米廖夫相识。后者当时已是很有名气的诗人,而她还是个中学生。接下来,长达6年的恋爱。其间,古米廖夫数次出于对她的爱情而自杀,有一次还与人发生了决斗,所幸那人的枪出现了问题。与其说是她对两人的关系始终摇摆不定,不如说她太沉醉于心中的神秘而美好的爱情以至于现实的一切总让她不踏实不甘心。当两人结婚时,阿赫玛托娃也意识到:“他的激情已经消耗殆尽了。”【这首《爱》就是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很能折射她的那一段心灵轨迹。】  诗的开头一节以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表现了爱情神奇的魅力,揭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隐秘而微妙的爱之初体验。爱是什么?既让人恐惧紧张,带有罪恶感诱惑,却又让你感受到青春欲望萌动时神奇变幻的幸福与甜美。你无法分清是窗外声声爱的呼唤,还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渴盼?诗的第二节采用比拟的手法,写出爱有时灵光一闪射向心田,若有所获可是追忆起来却又惘然;有时又化作美丽无比的梦境让你在宁静与喜悦中慢慢怀想……第三节,诗人在对爱之初体验的精彩描写之后,呈现出朴素与庄重,通过“祈祷”“哭诉”“心悸”“陌生”等词语,表现了对真正高尚爱情的炽烈而迫切的渴求。这里要注意的是,尽管这是诗人的早期诗作,但其诗歌语言极具表现力。虽极为节制却给人丰富想象,让人反复回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