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原文_苏轼词两首翻译及注释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原文: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两首词构思精巧,表达深刻,情景交融,语言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通过写词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这也是苏轼作为文学大师的独特功底。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白话翻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朝代】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白话翻译: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话翻译: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