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圭臬(gui nie)_奉为圭臬百科

奉为圭臬读音fèng wéi guī niè含义奉:敬奉,尊重;圭:古代天文仪器,测日影的标尺和标杆;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法度或准则。遵奉为必须遵守的准则。

臬[niè]汉字

臬,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如:臬司(官名。即元的肃政廉访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工作。后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称臬司,俗称臬台或廉访);臬使(即按察使);臬府(即臬司。指肃政廉访使);臬宪(旧时对按察使的敬称。

意思:圭臬,是指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量土地的仪器,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标尺、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做出决定或判断。奉为圭臬,是比喻把某些言论或者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出处:出自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此书出,将使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皋,而因文字音声以求训诂古义之兴有日矣,讵独以存古音布局哉。”

示例:“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人之历史》。

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相关例句

1.冯玉祥治军,把“扬善于公厅,规过于私室”的格言奉为圭臬。

2.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

据我的了解,在古代,“圭臬”是测量日影的仪器。无论太阳东升西落,圭臬的刻度不变,影子的长短测量得就会准确。“圭臬”正如我们为人做事的度,你把什么奉为“圭臬”,决定着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