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青天苍苍,大地茫茫,
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插一句,先介绍一下,敕勒的意思: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铁勒、高车、丁零(丁灵、狄历)。
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在冒顿单于时臣属于匈奴。南迁入中原的敕勒被南朝称为丁零。鲜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称之为高车。简单来说就是高车族, 它在北朝脍炙人口,举一个例子,高欢在玉璧兵败(第二次)伤亡五万,攻不下玉璧,自己生气,染上重病,敌人传言高欢已死,军心动摇。当时他强撑病体,在堂上稳定军心,一个老将军就提议唱起了敕勒歌,于是军队无不思乡,军心团结下来,士气一振,便回到了东魏 可见当时已经很流传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创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