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意: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
第4段: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
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此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俯冯夷之幽宫”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
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后赤壁赋》的作意比较复杂,情节由实而虚,心情则由平静而趋于激动,最后化为孤鹤飞去,天地之间复归于寂灭空无。关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赤壁遗址、赋中“变”与“不变”的哲学命题,以及文章诡秘气氛,其实还牵涉了深层的写作背景问题,可能都跟时局有关,作者不吐不快,但为了远祸,又不得不隐约其辞,所以感情十分复杂。
《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东晋文学家曹操创作。赋中描绘了赤壁之战后的壮丽景色,以及曹操对战败的懊悔和对刘备的赞美。
赋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赋中融入了历史事件和政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整篇赋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辞,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