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

描写了杜甫看到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中见到的荒凉,冷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春望》主旨是: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译文为: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伤感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杜甫写《春望》时心情非常悲伤,杜甫以沉痛的心情描绘了战争留下的荒凉景象与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悲苦经历的深刻反映。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