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北宋晏殊赏析_浣溪沙北宋晏殊古诗

浣溪沙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上阕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深思,给人以哲理性启迪和美艺术享受。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别名晏元献,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浣溪沙》这首词两次用到了比拟修辞方法。一次是拟人,另外一次是拟物。分别解析如下: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准确的是一个反问句。在诗人的情感中,还有拟人的意思,拟夕阳为人。回,是比拟词。回是回来的意思。夕阳是不会回来的。它的每天到来,只是按照天体的运行规律在运行。回来,是只有人才有的特殊行为。

但是,这种理解,很多人理解不到。因为夕阳按照规律的运行,每天都要“回来”。关键是人的回来,与“夕阳”按照规律运行的回来是大相径庭的两件事。只有人的不规律的回来,带有情感的回来,才是拟人修辞。可惜能够这样理解到“回来”的人不是很多。

附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来理解拟物的修辞。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反问并比拟)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偶)。

小园香径(走路的小径是有香味儿的。“香径”是一个比拟修辞。拟“径”为花木类香味体,“香"是比拟词)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晏殊的《浣溪沙》中确实运用了比喻。词中“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这两句,就将玉碗比喻成了寒冰,将肌肤比喻成了香雪,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清凉的夏日景象,以及女子妆容的美丽和肌肤的芳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